在地方两会以及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房地产作为热们词汇被频繁提及,各地对于房地产的表述,为2025年房地产的政策方向奠定了基调。
关于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提法,首次出现是在2024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自926新政以来,房地产市场表现积极。尤其是部分热点城市,新房销售量纷纷创近年来新高,一改此前的销售颓势。
比如深圳,新政以来新房市场连续几个月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去年11月的新房成交量更是达到5年来新高,甚至超过2020、2021年同期。
尽管如此,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去年房地产投资依然是负增长,成为整体经济的一大拖累。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深圳官方就喊出房地产投资“尽快恢复增长,市场活跃度提升”。
如何将房地产投资扭负为正?这显然也非易事。这也代表着,今年一定会推出一系列措施,全力提振房地产。重庆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强调,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
从“止跌回稳”,到“企稳回升”,显然,对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重庆市表现出极大决心,同时也更为乐观。
数据显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重庆中心城区新房成交量已4个月同比正增长;春节期间成交同样表现强劲,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25.5%。
另一个底气,或来自于显而易见地下降的库存周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重庆新房住宅库存为 73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2%,去化周期约为 17.3 个月,达到合理的周期范围内。
例如,辽宁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也是“企稳回升”,西藏的表述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北京、海南在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各地的表态无疑极具风向标意义,这也将为全国房地产市场注入一股信心。
在去年,中央已经正式提出,“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也就是将房地产调控权下放给地方,允许地方因城施策,进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
各地对房地产的部署上,也有不少涉及今年房地产的激发鼓励措施,综合看来,多大聚焦对去年存量政策的落实,同时,也涉及到各地因城施策之下的政策创新。
例如,江苏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说明,积极落实稳楼市各项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改善型住宅建设;浙江提出,全面落实国家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等政策,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河南提出,扩大商品房“以旧换新”“卖旧买新”规模,全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还有一些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创新举措。例如青海鼓励“积极发展‘避暑房‘、‘康养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是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房子;二是基于住房及规划配套引申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据媒体统计,全国31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至少有15个省份的文件中提及“好房子”的内容。
如,广东明确,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带领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四川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完善并提升住房建设标准,推进“好房子”建设。
去年以来,部分省市已经更新、发布了住房升级迭代的相关标及文件,今年关于好房子的官方文件将会促进制定及落地,好房子建设进入快车道。
浙江的商品房品质,在国内可以说走在前头。浙江率先开展好房子试点工作,可以说责无旁贷。
此外,还有吉林省,直接提出今年大力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建设。
“去库存”是过去一年房地产的主旋律。从中央到地方,动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控供应,促去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53亿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6%。
去库存,依然任重道远。丁祖昱评楼市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九成样本城市的消化周期较 2023 年有所上升,其中不乏杭州、天津等高能级城市,超过一半的样本城市消化周期在 18 个月以上,也即超过合理周期。
今年各省市的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重点提及房地产去库存,具体措施包括:
②加大优质地块的出让,建造高品质的房子,满足改善需求,积极购房需求释放。如山东就提出“加快优质地块规划出让,建设更多高品质好小区、好房子。”
③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回购存量商品房,用好“房票”工具。去年,中央已经明确说,允许地方利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以及回收闲置土地。
政策发布以来,各地商品房收购工作已有序开展,闲置土地回购、土地控规调整等也已陆续进行中。
如四川提到,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在城市更新、危房改造、征地拆迁、地灾搬迁中鼓励“房票”安置。
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地也都专门强调了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方向。
2025年的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会对城市更新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强调“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再度凸显。
地方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城市更新也被频频提及,多地也已明确今年城市更新的任务量。
例如,上海提出,深入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完善成本管控机制,优化老旧建筑更新标准。快速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子改造,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商务楼宇更新提升行动,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推动桃浦、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转型发展,加快外滩“第二立面”、衡复风貌区等区域整体更新。
城市更新的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开发式更新”,转换为当前的“盘活式更新”,即通过对存量建筑的改造升级,提高居住品质,盘活存量物业,促进产能升级。
例如广西两会表示,加强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水电、通信等老旧管线,大力建设城乡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河南也提出,今年将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完整社区。
此外,通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新风向。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地的两会政府报告上都出现了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联的内容。